熱門關鍵詞:
熱門關鍵詞:
在造紙、發酵、涂料、印染及廢水處理等工業過程中,由于攪拌、振動等常常產生大量泡沫,對生產操作、產品質量及生產環境帶來很多不良影響。為了消除泡沫對生產的影響,一般都是加入化學消泡劑來消除泡沫。化學消泡劑的特點是不溶于起泡介質,以液滴、包裹固體質點的液滴或固體質點的形式分散于起泡介質中,能自發地進人液膜,使氣泡破裂。
常用的有醇類、油脂類、醚類、皂類、有機極性化合物及聚硅氧烷類等各種類型的消泡劑。聚硅氧烷類的乳液型消泡劑同非硅類消泡劑相比,具有消泡效果好、用量少的優點。但有機硅乳液型消泡劑成本較高,抗剪切和抗高溫性能差,易漂油、分層,耐堿性差。抑泡能力不是很理想。我們不用常規的二氧化硅作載體,復合其它輔助消泡成分,制備了性能優異的低成本消泡劑,在實際應用中取得成功。
1、實驗部分
1.1原料與儀器
聚二甲基硅氧烷(1 000mPa·s),聚二甲基硅氧烷(500mPa·s),德國瓦克公司產品;沉淀Si02、司班60、土溫60、油酸、羥乙基纖維素、防腐劑、聚醚L6l、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超細硅酸鋁等均為工業
品。
電動攪拌機;均質機;50 mL標準比色管;EHSYLAB電加熱器。
1.2實驗方法
1.2.1硅油膏的制備
在燒杯中加入15%復合聚二甲基硅氧烷(500mPa·S:l 000mPa·s)質量比為I:1.3,1%超細硅酸鋁,攪拌,升溫至110—150℃,保溫2—3 h,即成硅油膏。
1.2.2 油相的制備
向硅油膏中加入0.82%司班60,0.68%土溫60,升溫80℃,攪拌20—30 min使完全溶解。
1.2.3增稠劑溶液的制備
燒杯中加軟化水,攪拌下加入羥乙基纖微素,加熱到65℃,保持20min,溶解。
1.2.4消泡劑的制備
將油相加入乳化器,加熱至70—75℃,高速攪拌下加入增稠劑溶液。20 rain后加入1%聚醚L61,繼續高速攪拌30 rain,隨后緩慢加人余量50一60℃熱水,攪拌20 min,降至室溫。
1.3消泡劑的性能測試
1.3.1 消泡評測方法
向50 mL標準比色管中加入20 mL 2%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水溶液,塞好塞子,以60次/min的速度豎直振蕩1 rain,滴加5滴5%消泡劑,記錄泡沫全消時間。需時越短,消泡力越高。
1.3.2抑泡力測試方法
消泡測試后的比色管內液體,不再加消泡劑,以60次/min的速度豎直振蕩20 s,靜置考察泡末消除時間,記錄消泡次數。
消泡次數多寡體現了抑泡性的好壞。第一次泡沫消失的時間稱為消泡時間,隨后不再加入消泡劑,繼續進行第二次振蕩靜止后觀察泡沫消失時間。同樣重復進行到泡沫消失時間為一規定值(如60 s),此時的重復次數稱為消泡次數。消泡次數多,抑泡性能好。
2、結果與討論
2.1乳化劑的選擇
乳化劑的作用是降低油相和水相之間的界面張力,使作為消泡劑主體的油相在水相中較穩定地分散成細小粒子,從而得到穩定的乳狀液。
用于消泡劑乳化加工的乳化劑應具有下列條件:
① 化能力強,能得到貯存穩定性好的乳狀液;
② 化劑本身低泡或不助泡,有消泡作用的更好;
③ 于應用時的環境條件適應性好,不受介質的pH值、溫度、水質、硬度等的影響而發生乳化性能的很大變化。
乳化劑通常采用復合表面活性劑,雖然可以參考用親水親油值HLB來選擇,但由于添加材料的復雜性和制作工藝的差異,最佳配伍性和加入量還要實驗確定。
通常情況下選擇適宜的乳化劑可使乳液穩定,但是若乳液過分穩定,使用時破乳慢不能發揮消泡作用,反而會使消泡效力下降;乳化劑用量小,則乳液會不穩定,分散不好破乳快,活性好,但易凝聚,導致污染起泡介質;乳化程度適當,分散后破乳速度合理,效果最好。固定聚二甲基硅氧烷質量分數15%,考察復合乳化劑(配比為1.2:1)質量分數對乳液穩定性和消泡效果的影響,見表1。
由表1可知,隨著復合乳化劑質量分數的增加,乳液穩定性和消泡效果均變好,但乳化劑質量分數過高,生產成本增加。因此,乳液中復合乳化劑的質量分數為1.5%較好。
2.2載體的選擇
通常都選擇沉淀SiO:或氣相Si02,固定聚二甲基硅氧烷質量分數15%,復合乳化劑加量1.5%,考察了不同類型載體及添加量對消泡效果的影響,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超細硅酸鋁可使消泡時間大大縮短,但用量必須恰當,當用量≥5%時,會使乳液分層,且影響消泡效果和成本;用量太少則不能充分分散硅油,發揮不了消泡作用。最佳載體量為消泡劑總量的1%。
超細硅酸鋁實際是沉淀硅酸鋁鈉,按氧化物表示為:Na20·A1203·Si02·nH20,其中Si02和A1203含量分別在80%和10%左右。超細硅酸鋁為化學惰性體,不論在酸性介質中還是在堿性介質中都是穩定的,它具有極細的微粒、極好的懸浮性和純白的外觀,比表面積大于100 m2/g。另外其具有多羥基性,在水性介質中很容易潤濕和分散。
由它作載體形成的消泡劑有如下特點:
①分散性極好,消泡快;②懸浮性好,消泡劑儲存期長,分水少。
2.3硅油的選擇
作為消泡劑的主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表面張力低,消泡能力強,熱穩定性好,化學和生理惰性,加之不溶于水,又不溶于動植物油及高沸點礦物油中,因而,對大多數起泡介質能予以優異的消泡性能。
低黏度聚二甲基硅氧烷易分散,消泡快,抑泡性差;高黏度聚二甲基硅氧烷難分散,消泡慢,持久性強,抑泡性好。把不同黏度的硅油復合使用,效果最好。固定聚二甲基硅氧烷質量分數15%,復合乳化劑加量1.5%,改變500 mPa·s和l 000 mPa·8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質量比,考察不同黏度聚二甲基硅氧烷對消泡性能的影響,結果見表3。
由表3可知,聚二甲基硅氧烷質量比(500mPa·s:l 000mPa·s)為1:1.3時消泡效果最好,消泡時間13 8,消泡次數15次。固定復合乳化劑加量1.5%,聚二甲基硅氧烷質量比(500mPa·s:l 000mPa·s)為1:1.3,考察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質量分數對消泡劑的性能影響,見表4。
2.4復合聚醚對消泡劑性能的影響
在有機硅消泡劑中復合一定量的聚醚或低HLB值的油溶性表面活性劑,消泡性能將進一步優化。如添加聚醚L61,無論是消泡還是抑泡性能均有提高,在上述優化配方基礎上添加一定量的聚醚L6l,結果見表5。
由表5可知,添加l%聚醚L61的消泡劑的消泡及抑泡性能都有較大提高,消泡時間降至9 8,第一次抑泡時間為10 s,第二次抑泡時間為30 s。如果繼續增加聚醚的量,性能改進不明顯,且聚醚本身是表面活性劑,會帶進泡沫,就是說必須滿足一個條件,要在濁點以上使用,否則它會由消泡劑變為起泡劑。另外,聚醚L61的HLB值為3左右,會引起有機硅破乳,穩定性受到影響。為了克服這一點,需要在設計乳化體系時控制HLB值為8~12。復合聚醚的消泡劑耐堿性提高,在相對高的溫度下使用有一定的優勢,因為此時處于聚醚的濁點之上,能充分發揮消泡作用。
2.5消泡劑配方與技術指標
綜上研究,確定高效乳液消泡劑的配方見表6。
3、結論
采用15%復合聚二甲基硅氧烷作為消泡劑主劑,聚二甲基硅氧烷質量比(500mPa·S:1000mPa· s)為1:1.3,配以0.82%司班60和0.68%吐溫60的復合乳化劑,l%超細硅酸鋁,添加1%的聚醚1.61制得高效乳液消泡劑,消泡劑的穩定性及消泡性能和抑泡性能較好。該復合消泡劑在大型造紙廠使用效果良好,可取代市場常規的油性消泡劑和有機硅消泡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