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詞:
熱門關鍵詞:
原文:2018年硅碳負極用量將翻一倍 配套正極/電解液/粘結劑趨向成熟
電池企業會先將硅碳負極用于數碼鋰電池,等摸透了再向動力電池領域推廣。目前圓柱、方形、軟包電池等都有在試用硅碳負極,相對而言,18650結構比較適用硅碳負極,相對偏多些。
點評:
其實,不僅僅是硅碳負極,包括固態電池、快充電池、高電壓尖晶石等等幾乎所有的電池技術都是先數碼再動力。
因為制約鋰電技術應用的核心就在衰減和安全性上,而數碼和動力對這兩者的要求有如天壤之別,要知道鋰電池從數碼到動力的過度花費了近20年。當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新技術的應用不會那么艱難,卻也并不容易。不過先數碼再動力已是不爭的事實。
而硅碳負極本身也不是一項全新技術,特斯拉的21700電池就已經應用了硅碳。但筆者想要強調的是,評價硅碳得先看其硅含量,畢竟1%的硅含量,也是硅碳負極。
從市場和產品來看,微型電動車依然會是整車企業和電池企業在2018年的重點開拓市場,但會在續航里程和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兩方面進行升級,從而符合新的補貼政策標準。
點評:
升級的微型車還是微型車,盡管微型車已經成為了新能源乘用車的主力,但從整個汽車行業來看,微型車其實只是一個很小的細分領域。
換句話說,依托微型車而繁榮的新能源汽車,其實是一種虛假繁榮,因為真正能打動消費者的只有轎車(至少也是A0級)和SUV。而事實上,這些大賣的微型電動車更多的用途只是體現在共享和租賃上,走進消費者的寥寥無幾。
因此,新能源汽車要走的路還有很長,不過微型車的火爆至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為全新的動力系統做更多技術沉淀。原文:2017動力電池裝機量36.4GWhTOP10 企業大起底
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總電量約36.4GWh,同比增長29%。其中,裝機總電量前十動力電池企業合計達26.81GWh,占整體的74%。
點評:
隨著各項數據漸漸浮出水面,也到給鋰電行業的2017年一個蓋棺定論的時候。
其實2017年的鋰電行業已經非常明朗了。從技術路線上看,磷酸鐵鋰和三元鋰電池幾乎霸占了所有的新能源市場(93.4%),其中客車以鐵鋰為主,乘用車以三元為主,而其他技術路線則應用在某個小的細分領域。
從市場分布來看,二八效應凸顯,排名前十的電池企業占據著絕大部分市場(74%),響應了貫穿整個2017年的那句“單打獨斗轉為巨頭爭霸”。其中寧德時代裝機量10.58Gwh,占比僅30%,處于獨角獸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