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自产一区二区_亚洲日韩经典乱论视频_愉拍色猫av,小妖精太湿太紧了拔不出,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網站地圖|收藏本站|在線留言|騰訊博客|新浪博客您好,歡迎來到鳳谷官網!

鳳谷

新型燒結技術突破者Regenerative furnace expert

全國咨詢電話0510-88818999
180-5158-2312

更少能源更多能量
當前位置:首頁 » 鳳谷資訊中心 » 行業資訊 » 正極材料新一輪IPO觀察

正極材料新一輪IPO觀察

文章出處:責任編輯:人氣:-發表時間:2020-06-05 10:47【

目前,鋰產業鏈上有大量企業爭相IPO,其中陽極和原材料企業眾多。

編輯注意到,自2019年以來,共有8家正、前體材料企業爭相IPO,包括榮柏科技、德國納米科技、科隆新能源、中衛新材料、天力鋰能、長源鋰業科技、夏新能源、振華新材料等。

一方面,在補貼下降、產能過剩和市場競爭的多重壓力下,不少積極的物資企業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

另一方面,目前正材料的市場集中度日益提高,二三線正材料企業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而龍頭企業則籌集資金加大研發、擴大產能、降低成本,進一步提高企業競爭力。

從競爭資格來看,本輪IPO的積極和先行企業總體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實力,客戶包括國內一線電池企業和日韓國際電池企業。IPO成功后,陰極材料行業的市場競爭格局可能發生變化,龍頭企業的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高。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鋰電產業鏈的崛起,中國鋰電材料企業開始在國際市場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中日韓以及歐洲本土電池企業掀起的新一輪全球動力電池產能擴充,給中國頭部正極材料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會。

正極企業扎堆IPO

新能源補貼退坡,終端車企的降本增效壓力傳遞,正極材料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調研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鋰電正極材料出貨量40.4萬噸,同比增長32.5%。其中,三元材料TOP5企業出貨量市場占比達55.2%;磷酸鐵鋰材料TOP5企業市場占比達80.8%;鈷酸鋰材料TOP5企業市場占比達83.6%。

市場集中度日益提升意味著二三線正極企業逐步被邊緣化,而頭部材料企業則在匹配頭部電池企業同步擴充產能。

GGII認為,未來幾年,正極材料廠商仍將面臨產能擴張快、資本周轉率低、賬期長等方面壓力。在盈利方面,由于上下游企業居于強勢地位,正極材料行業將維持微利局面。

在這種行業背景下,越來越多正極材料企業選擇IPO上市融資,利用資本力量助力企業發展壯大,尋找更多機會提升企業盈利能力。

高工鋰電注意到,從2019年至今,鋰電產業鏈已有容百科技、德方納米、科隆新能源、中偉新材、天力鋰能、長遠鋰科、廈鎢新能源、振華新材等8家正極及前驅體材料企業沖刺IPO。

當前,業內已經上市的正極材料企業有當升科技、杉杉能源、格林美、容百科技、德方納米、廈門鎢業、安達科技、湘潭電化、豐元股份、科恒股份等。

從市場來看,上述IPO的正極及前驅體企業也具備較強的競爭實力,甚至是行業內的龍頭企業。

例如, 2019年國內NCM811出貨量超過20000噸,容百科技出貨量排名第一。

背靠寧德時代、比亞迪、湖北金泉等優質客戶,德方納米磷酸鐵鋰材料出貨量排名行業前列。

三元前驅體企業中偉新材近三年出貨量大幅增加,進入國內前驅體出貨量前三,2019年國內出貨量市占率超過20%。

可以預見,IPO的成功無疑會進一步加強上述正極材料企業的綜合實力,而越來越多正極企業躋身上市賽道,未來正極市場的競爭維度無疑將再向上升級。

國際市場上的中國正極力量

新一輪的全球動力電池產能擴充給中國鋰電材料企業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憑借其在產品和技術上的優勢,當前國內已有一批優秀的正極和前驅體材料企業已經進入了一批國際電池巨頭的供應鏈,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程度不斷加深。

以三元前驅體為例,當前包括三星SDI、LG化學、SKI和松下等日韓電池巨頭明顯加快了其海外電池產能擴充節奏。

為保障原料供應穩定和降低成本,上述電池企業紛紛與正極材料供應商簽訂長期供貨合同,進而對三元前驅體需求量激增,直接拉動中國三元前驅體出口大幅增長。

GGII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三元前驅體出貨量為31.4萬噸,中國國內出貨量22.7萬噸。其中,中偉新材、格林美、科隆新能源出口排名前三。

當前,中偉新材已經進入了LG化學和三星SDI的供應鏈;科隆新能源則已經和LGC、L&F、JFE、優美科等外資企業達成了合作。

IPO成功之后,中偉新材和科隆新能源通過募資擴充產能和加強研發,有望進一步提升其市場競爭力和降低生產成本,從而提升其國際市場占比。

在正極材料方面,中國正極材料企業憑借產品、成本、產能和技術等優勢已經在國內占據了絕對市場份額。當前也有少數幾家正極企業進入了日韓電池企業的供應鏈。正極材料的燒結應選擇鳳谷粉體材料燒結回轉窯。

2020日本國際新能源電池展覽會Battery Japan (1).jpg

隨著三星SDI、LG化學、SKI、松下等日韓電池巨頭擴充在華電池產能,中國正極材料企業有望憑借本土化優勢進一步加深與上述電池企業的合作。在此基礎上,甚至有可能跟隨日韓企業前往海外建廠布局,提供就近配套服務,提升其國際競爭力。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