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詞:
熱門關鍵詞:
1828年,JaneNieson發明了管式換熱器,世界上首次出現了回收煙氣余熱來產生高溫熱風的余熱回收技術。1858年,WillianSiemens發明了蓄熱室,許多大型工業爐改用了這種技術,如高爐熱風爐、玻璃爐窯、均熱爐等。此時的蓄熱室采用格子磚作為蓄熱體,蓄熱室體積龐大,造價高,換向時間很長,預熱氣體的溫度波動也大。
1982年,英國的HoworkDevelopment公司和BritishGas公司合作開發出一種在工業爐和鍋爐上節能潛力巨大的蓄熱式陶瓷燃燒器(RegenerativeCeramicBurner,簡稱RCB),其蓄熱體米用陶瓷小球,無論在材料、尺寸、形狀、體積、換熱面積等方面皆有質的飛躍,標志著小型高效蓄熱式燃燒系統的真正來臨。此時的換向時間大大縮短,由分鐘計算縮短到由秒計算,極大地提高了余熱回收和空氣預熱能力,節能效果明顯。但是RCB系統的NOx排放量仍然很大,同時因切換時間縮短而使系統可靠性也存在一些問題,并且預熱風溫比爐溫低200C,不能實現所謂的余熱極限回收,所以,RCB也被稱為第一代蓄熱式燃燒器。
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NKK和日本工業爐公司開發出集極限余熱回收與低NO^燃燒于一體的蓄熱式燃燒器,蓄熱體采用蜂窩陶瓷體,并提出了與傳統燃燒機理完全不同的高溫低氧燃燒技術。由于將節能與環保結合了起來,使用這種蓄熱式燃燒器的燃燒技術被稱為第二代蓄熱式燃燒技術,也稱高溫空氣燃燒技術。日本一些大鋼鐵公司將該技術應用于大型軋鋼加熱爐上,普遍收到了節能30%,產量提高20%,NOx排放遠低于環保標準的效果。
蜂窩陶瓷作為蓄熱體,使傳統的蓄熱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原來的格子磚發展成為陶瓷小球,又發展為蜂窩陶瓷體,蓄熱室的比表面積急劇增大,體積明顯減小,換向時間大大縮短,換熱性能得到極大提高,污染物排放量也遠低于環保標準。與之相結合的高溫低氧燃燒技術也被譽為21世紀的關鍵技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