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詞:
熱門關鍵詞:
江蘇鳳谷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污染治理成為全國兩會的熱點問題,眾多代表委員對大氣霧霾和水安全等生態環境問題建言獻策。毋庸置疑,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等突出問題,已成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亟待突破的瓶頸問題。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確定“十三五”環境保護頂層設計的一年。更重要的是,從2016年起,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大幕將正式拉開。
實現中華民族的第一個“一百年”夢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是咫尺之遙。然而,5年的時間里仍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
習近平總書記說,“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距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越近,補齊生態環境短板的任務就越緊迫,改善環境質量的任務就越艱巨。
生態環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之一,其原因可從兩個方面來理解:
一是環境治理取得的成效與群眾的期待還存在差距。環境問題、食品安全和醫療教育等問題,成為民眾關注的重要問題。近年來,霧霾等污染問題成為民心之痛。隨著人們生活質量提升、教育程度提高及中等收入人群擴大,其對環境質量改善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政府環境治理的期盼越來越大,而環境質量改善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
二是長期歷史欠賬導致短期有效扭轉的困難較大。長期以來的粗放式經濟增長造成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的問題日益嚴重,地方政府GDP至上的政績觀造成不惜以綠水青山換取金山銀山。隨著環境保護工作的推進,環境污染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污染排放總量仍處于較高水平。
從發展形勢看,“十三五”時期,是資源能源支撐工業化完成、經濟爬坡過坎、城鎮化進程推進的重要階段,帶來的污染排放新增壓力仍將處于高位水平。而前期快速工業化進程中累積的環境問題,數量巨大、成因復雜,尚未得到有效解決。新老問題、新舊壓力疊加,應對難度及風險明顯加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表示,中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體上正進入跨越峰值并進入下降通道的“轉折期”,到“十三五”末,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拐點可能全面到來。近幾年污染物排放總量將處于歷史高位,復合型污染的特征將更加明顯,很可能是環境質量狀態最為復雜、矛盾非常尖銳的時期。
專家表示,解決環境問題,不能操之過急,期望過快,但更不能聽之任之,懶政不作為。既要理性認識,又要有戰略定力。西方國家環境質量改善經歷了一個漫長過程,就目前我國環境形勢而言,也需要循序漸進。
補齊短板 共享綠水青山
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美麗中國”的執政理念。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美麗中國”被納入“十三五”規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
轉變發展理念,綠色既是理念又是舉措,環保既是制約,更是新的發展契機。守住底線,底線起跑,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強調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作出一系列重大安排部署,要求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將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在此之前,黨中央、國務院發布兩份重要的“姊妹篇”文件——《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這三份文件彼此呼應、相互銜接,是中央的戰略部署,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生態文明建設的頂層設計圖,具有重要的引領和指導作用?!洞髿馕廴痉乐涡袆佑媱潯?、《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出臺實施,新《環境保護法》施行,新《大氣污染防治法》發布,環境保護督察、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等六份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配套文件相繼實施。這些是行動層面的任務安排,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加強環境保護的路線圖。
環境治理是一場攻堅戰和持久戰,能否留住綠水、青山、藍天,除了政府的努力更關鍵的是全民參與。處理好地方政府、企業和社會之間的關系,考量好當前霧霾治理三者成本分擔問題。全面推進環境信息公開,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網絡舉報平臺和制度,保障公眾知情權和表達權,推進人民群眾、社會組織參與對政府環保工作、企業排污行為的監督與評價。加強環境教育工作,提升公眾環境意識,引導公眾向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轉變。
“十三五”期間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環境保護既處于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又處于負重前行的關鍵期;既是實現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窗口期、轉折期,也是攻堅期。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新任務,需堅持綠色發展,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讓公眾共享青山綠水。
鳳谷工業爐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培訓指導,售后服務一體化,專利節能技術應用,每年為企業節省40%-70%的能源成本,主要產品加熱爐,工業爐,節能爐,蓄熱式爐,垃圾氣化處理設備,歡迎致電咨詢:0510-8881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