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詞:
熱門關鍵詞:
江蘇鳳谷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眾所周知,全球氣候變暖主要是由于人類活動過度排放溫室氣體導致的。其中,二氧化碳是人類排放的最主要的溫室氣體。而能源是人類生產和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了解能源的開發和使用情況,并且采取措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對應對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教授李政認為,解決氣候變化問題需要發展更高效的、更加低碳的技術,用技術來解決問題。
英國石油公司此前就2035年的能源進行展望,國際能源組織也發表了2015年的世界能源展望。綜合分析兩家預測,李政認為,“未來的世界能源消耗仍會保持增長。”在2013年,世界消耗的能源是127.3億噸標準石油,到2035年能源消耗將會達到175億噸標準石油左右,增長37%。
具體到國際能源的構成,目前石油占三分之一,天然氣為25%,煤炭為27.5%,核能是6%,水力能是6%,其他可再生能源大約是2.5%;到2035年,世界能源結構將會發生較大變化,即石油份額將從33%左右下降到28%,天然氣比例將會上升達到26%,煤炭比例將會下降到26%,水力能、核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得到快速發展,比例將達到20%。“非化石能源的比例將會有大幅度的提高,世界碳排放將會進一步增加,但是增長的速度會減緩。”李政說。
他分析說,未來碳排放減緩的主要原因在于能源效率的提高,其次在于能源結構的改善,水力能、核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等非化石能源的快速發展將會導致能源結構的變化,從而減少碳的排放。
“中國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比方說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已經達到1億千瓦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發電方面發展也很快,將來達到甚至超過3000萬千瓦。”李政說,能源的使用及其排碳量實際上與需求密切相關,因此最大的轉型應該是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經濟發展應該避免新增需求、減少現有需求,以及用更好的技術、更低碳的技術來滿足需求。
他認為,我國轉型發展面臨著短期和長期兩方面的困難。從長期來看,我國能源結構以化石能源為主,而且以煤炭為主,碳含量比較高,基數比較大,減少碳排放難度很大,需要長期、持之以恒地改善能源結構。短期的風險在于現在經濟整體處于下行的區間,地方政府或者企業為了追求短期的經濟復蘇,可能會不顧代價做一些跟未來整個大趨勢相反的決定和投資,這些投資會進一步增加碳排放。
“我覺得,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最終出路是技術,要發展更高效、更加低碳的技術,用技術來解決問題。”李政同時也指出,其中可能存在技術和經濟可擔負性的矛盾,“在技術不成熟之前過早地去推廣和應用,代價太大,實際上也推廣不了,所以對中國來講,要解決氣候變化問題,首先要集中精力鉆研技術,使技術取得突破,之后再推廣使用。”
目前,實現能源系統低碳化轉型的總體技術路線包括三個部分,即提高能效和節能,通過避免需求或者減少需求從而減少碳的排放;發展低碳技術,改善能源結構,在提供同樣的能源服務情況下盡量減少碳的排放;實施二氧化碳捕集和埋存,當所有的其他措施都不足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時候就不得不采用這一技術。
世界經濟論壇脫碳能源理事會此前發布白皮書,對近期和未來中長期可以實施的脫碳技術列出了清單:可在未來5年短期內加速實施的脫碳技術包括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風力發電技術、第三代先進核電技術、超超臨界煤炭火力發電技術、節能建筑技術、交通節能技術以及工業節能技術等;可以在未來5年到15年時間內加速實施的脫碳技術包括先進的電力儲存技術、碳捕捉和埋存技術、先進的核電技術、新一代的電力電子氣電技術、下一代生物燃料技術、氫能技術、先進地熱發電技術以及海洋能技術等。
“盡管我們有這么多的替代能源技術可以選擇,但是要注意到這些技術應對石油供應安全、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以及經濟可行性是不一樣的。因此發展低碳技術,我們需要選擇那些對氣候變化影響比較大同時經濟上可承受的技術。”李政表示。
鳳谷工業爐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培訓指導,售后服務一體化,專利節能技術應用,每年為企業節省40%-70%的能源成本,主要產品加熱爐,工業爐,節能爐,蓄熱式爐,垃圾氣化處理設備,歡迎致電咨詢:0510-8881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