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詞:
熱門關鍵詞:
汽化冷卻系統在運行中,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立即停爐。
汽包水位低于水位表的下部可見邊緣。
不斷加大給水及采取其他措施,但水位仍繼續下降。
水位超過最高可見水位(滿水),經放水仍不能見到水位。
給水泵全部失效或給水系統故障,不能給水。
水位表或安全閥失效。
設備損壞,汽包構架被燒紅等。
其他異常情況,危及汽包及運行人員安全。
緊急停爐操作,根據具體使用的燃料不同,管道設施及其他設備的不同而不同。最主要的操作主要為水系統、燃料系統等處的閥門切換。
汽化冷卻裝置的停爐,有正常停爐和事故停爐兩種,現分述如下。
A 正常停爐
加熱爐熄火后,汽化冷卻裝置應停止向外供汽。隨熱負荷逐漸降低,汽包壓力隨之下降。為了保證裝置的水循環正常,應維持緩慢降壓,同時應逐漸減少汽包的進水量,以維持汽包內水位正常。對使用給水自動調節器的裝置,也必須注意水位變化,當在低負荷調節器不靈時,可切換為手動調節。隨爐溫繼續降低,汽壓繼續下降,若水循環出現異常現象時(如響聲、管系振動等),可啟動輔助循環設施(打開蒸汽引射或啟動循環泵),直至爐溫降至400℃以下時,方可停止輔助循環設施運行。
對加熱爐停爐時間不長,汽化冷卻裝置本體又不需要檢修時,可在停爐后仍保持汽包壓力在0.1MPa左右,以便使汽包內爐水有一定溫度,以利于再次啟動。
長期停爐,有凍結可能時,應考慮采取防凍措施。
B 事故停爐
一般事故停爐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由于突然停電而電源在短期內又不能恢復所引起的;另一種是由于其他事故經處理無效所致。現分述如下:
突然停電時,首先切除電動給水泵,然后緊急啟動汽動給水泵,由專人監視水位,將全部自動調節改為手動操作。當電源不能恢復時,為了盡可能減少給水消耗,充分利用給水箱和汽包內的存水,使水循環能維持裝置在原工作壓力下運行,或使降壓盡可能緩慢,直至爐溫低于400℃,方可安全停爐。
當其他事故經處理無效,裝置必須迅速停運時,應在加熱爐熄火降溫過程中控制汽包降壓速度不宜過快。為了保證爐底管的安全,應在加熱段爐溫降至800~1000℃,汽壓降至0.4MPa以下時,啟動輔助循環設施,直至爐溫降至400℃以下,方可停爐。在整個停爐過程中,應對裝置進行全面檢查,并做好記錄。
A 干保養法
對已安裝好并進行了水壓試驗而又不能及時投入運行的或需停止運行一個較長時間(一個月以上)的汽化冷卻裝置,為了防止管道和汽包內部金屬表面腐蝕,可采用干保養法,其步驟如下:首先將汽包和管道內的全部積水放盡,并將汽包內的污垢徹底清除、沖洗干凈后,用微火烘烤或用其他方法將系統內濕氣除凈,再用10~30mm的塊狀石灰分盤裝好,放入汽包內(一般按汽包每1m3空間放8kg計算用量)。也可用硅膠作干燥劑分袋裝好,或分裝于容器中(要求容器大于硅膠體積,以便在硅膠吸濕后膨脹成散狀時,仍不致溢出容器)放入汽包內,然后將所有的人孔、手孔、管道閥門等關閉嚴密。每三個月檢查一次,若生石灰碎成粉狀或硅膠吸濕成散狀,應更換新的石灰或硅膠。
B 濕保養法
當裝置停運時間較短(小于一個月)時,可采用濕保養法,其步驟如下:在裝置停止運行后,將全部積水放盡,并徹底清除內部污垢、沖洗干凈,重新注入給水至全滿,并將爐水加熱到100℃,使水中氣體排出,然后關閉所有閥門。當氣候寒冷易結凍時,不宜采用濕保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