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詞:
熱門關鍵詞:
脫硫系統設計煙氣量工況144萬m3/h,入口二氧化硫濃度 1 0 0 0 m g / N m 3 ,入口顆粒物排放濃度≤1 2 0 m g / N m3,出口設計排放濃度顆粒物5 0 m g / Nm3,二氧化硫
200mg/Nm3,氮氧化物300mg/Nm3。自2012年5月投運至改造前,脫硫系統運行穩定,凈煙氣SO2排放濃度滿足環保要求。2015年1月1日起執行的新標準要求顆粒物30mg/Nm3,二氧化硫100mg/ Nm3,氮氧化物300mg/Nm3,原脫硫系統通過運行負荷調整以及燒結機入口原燃料硫份控制,基本能夠實現達標排放。入口二氧化硫控制在1000mg/Nm3以內時,出口二氧化硫基本都能實現達標排放,但是顆粒物排放呈現超標。見表1。
3.脫硫改造 3.1 概述:脫硫效率轉化的重點分為兩部分:一是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濃度;二是降低粉塵排放濃度,實現污染物的綜合排放。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濃度最直接的途徑是增加塔內脫硫漿料的用量。原來的三層噴淋層對應于每級的漿液循環泵。因此,首先增加了第一層噴淋層和相應的循環泵等相關系統,以增加漿液循環,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濃度。目前,降低出口顆粒物排放濃度最理想的方法是使用鳳谷節能科技的聲波清灰器,增加脫硫后的濕法除塵,并在脫硫后捕捉顆粒,以減少出口顆粒的排放濃度。在原有脫硫塔中增加相關設備,必須通過脫硫塔承載能力的測量。計算后,在原有塔中加入相應的噴淋層和濕式靜電除塵器,使塔體能夠滿足承載能力的要求。
3.2 改造目標
設計入口參數,煙氣量工況144萬m3/h,入口二氧化硫濃度1000mg/Nm3,入口顆粒物排放濃度≤120 mg/Nm3;設計出口參數,顆粒物20mg/Nm3,二氧化硫100mg/Nm3,氮氧化物300mg/Nm3。
3.3 脫硫系統改造
加上原有的三噴淋脫硫塔基礎在新的噴涂層支持安裝新噴涂層梁一層噴涂,噴涂層的2520m3 /小時流量;單向碳化硅噴嘴層新安裝,新的循環安裝在循環泵和循環泵的位置之間的新建筑空泵,考慮吸入混合器的影響,應避免攪拌器,在上部空間跨度鋼管攪拌機檢修安裝吸入管。由于需新增濕式除塵器,脫硫出口霧滴濃度要求可降低,將除霧負荷轉至濕式除塵器,故可拆除一層除霧器,降低吸收塔運行阻力,同時可為新增噴淋層安排安裝空間以避免吸收塔的整個切割。同時去除的除霧器支撐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