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詞:
熱門關鍵詞:
江蘇鳳谷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這個冬天,京津冀地區霧霾襲擾頻仍,應急警報多次拉響,成為政府和公眾的“心肺之患”。探尋背后的深層次原因,除了特殊的氣象條件外,人為的污染排放是重要因素。特別是“供暖季”變成“霧霾季”,讓煤炭一時間成為眾矢之的。燃煤會帶來排放,但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調整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呼吸之痛”迫在眉睫,煤炭又不得不用,“燃煤之痛”如何解?
燃煤“貢獻”幾何?
環保部分析,重污染期間,化石燃料或生物質燃燒排放的一次顆粒物增加明顯,原煤散燒對近地面污染貢獻最高,低矮面源污染對PM2.5濃度貢獻最大。
記者了解到,除北京、天津外,華北地區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近90%,遠超全國平均水平。河北省常務副省長楊崇勇此前在國新辦發布會上直言,河北治霾的癥結正是產業結構重型化、能源結構不合理。在河北農村,每年耗煤量約4000萬噸,一些農戶使用高硫、高揮發的劣質煤,導致冬季污染物排放居高不下。
“少用煤”是大勢所趨
我國能源結構過度依賴煤炭,從這組數據可見一斑:2014年,我國煤炭消費量出現15年來首次下降,但總量仍近40億噸;《世界能源統計年鑒》顯示,2014年全球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降至30%,而當年我國煤炭消費占比卻高達66%。
“煤炭在中國一次能源中的比例還停留在將近100年前世界能源結構的水平上。”社科院研究生院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說。
我國已經明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15%左右,到2030年達到20%左右。同時,逐步降低煤炭消費比重,到2020年,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62%以內。
近日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也釋放出“控煤”的信號:嚴格控制煤炭消費,推進重點地區煤炭減量替代。嚴格控制煤炭新增產能,原則上從2016年起3年內暫停新建煤礦項目審批。
但是,能源結構的調整絕非朝夕之功。我國煤炭資源總量占一次能源資源總量超過90%,富煤、貧油、少氣的特點明顯。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既有經濟性的考量,也有保障能源安全的需求。同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短期難堪大任,發展壯大和清潔替代尚需時日。
“用好煤”是現實之舉
既然現階段煤炭仍然不得不用,那么,如何“用好煤”自然成為關鍵。一方面,“用好煤”是指要用“好”的煤。近年來,我國不斷強化商品煤的質量管理。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近日表示,要嚴格限制高硫、高灰劣質煤生產使用。對尚未開發的高硫、高灰煤,要暫停煤礦項目核準,已投產的要減少產量,立足就近銷售,不得長距離運輸。另一方面,“用好煤”是強調“好好用煤”,真正做到清潔高效。
“我國燃煤造成的環境問題主要是7億噸的散燒煤,散燒煤關系供暖、供熱,關系民生,其最佳的替代就是電能。”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咨詢中心專家左前明說,發達國家將80%以上的煤炭轉換為電力,而我國只有50%,要進一步提高電能的消費比例和電煤在煤炭消費中的比例。
專家認為,要有效推廣潔凈型煤的應用,一方面,生產企業要通過技術改造進一步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補貼機制,提高居民的環保意識也同樣重要。
鳳谷工業爐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培訓指導,售后服務一體化,專利節能技術應用,每年為企業節省40%-70%的能源成本,主要產品加熱爐,工業爐,節能爐,蓄熱式爐,垃圾氣化處理設備,歡迎致電咨詢:0510-8881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