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詞:
熱門關鍵詞:
日本企業占據市場的訣竅,是采用和改進了國外(主要是美國)的先進技術,先是降低成本,然后提高質量,最后就擁有了技術優勢。在這一過程中,這些企業跟客戶建立了密切的關系,技術優勢加上客戶信賴形成了強大的市場壁壘。但目前的問題在于,中國、韓國和中國臺灣的企業會不會像當年日本對付美國那樣去對付日本?如此一來,日本企業在技術上的領軍地位還能保持多久?
對此問題的擔憂主要來自于一些日企高管和日本官員,他們認為,日本企業沒有盡其所能地去認識技術的價值。信越公司研發部主任岡本浩明(HiroakiOkamoto)說:“日本工業處于危機之中。在日本,同一領域中往往有很多競爭對手,激烈的競爭使得利潤越來越低,在一些產品上幾乎沒有企業是真正能賺錢的。低利潤意味著企業對研發的投入將會減少,這將給中國、韓國和中國臺灣的企業創造很多機會,它們很快就會迎頭趕上。”
當然,占據市場支配地位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一些日企高管認為,如果一些企業占有同一個細分市場的話,它們應該合并,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只關注企業內部發展,極力排斥外部合作。東京大學(UniversityofTokyo)的研究員君齊藤(JunSaito)指出,日本稅法實際上阻礙了企業合作關系的形成,如果這些企業能夠加強合作,更好地經營它們的技術,它們會發展得更好。
那些將日本企業引向技術主導地位的商業特質同時也阻礙了其進一步的發展,缺少了迫使企業聚焦在長期項目上的股東壓力,企業便會違背提高業績、剔除弱勢項目的市場規律??v向一體化雖然保證了供應和品質,但也將企業引向了自身并不占優勢的非核心領域。終身雇傭制雖能保證知識和技術不外泄,卻也會使企業喪失靈活性和創新力。
“坦率地說,變革已經開始了,”太陽誘電的一位經理吐露道,“外國企業步步緊逼,如果我們對此毫無反應,最終會被超越,我們正掙扎著尋找一條新出路。”
日本應該如何回應?如果可能的話,要更多地創新。在集成電路基板(芯片與其他部件的基礎)領域,改革已初見成效。從2002年到2007年,日本在該領域的市場份額從75%下跌到34%,與此同時,中國臺灣企業的市場份額增長了2倍,韓國企業則增長了4倍,于是日本企業轉向了高附加值產品,專注于制造微處理器元件(MPU)。2007年,日本僅供應了全球3%的微處理器應用軟件,卻占據了30%的市場價值。
然而,單單是創新,作用可能不大,銷售量也具有重要意義。在過去的四年中,日本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數量從占全球的50%下降至不到20%。盡管日本企業制造的電池板質量最優,但這個產業如今已基本轉移到了中國。因為,在迅速增長的市場中,質量好并不一定是最為消費者看重的,像中國、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更需要的是廉價產品。日本的手機制造商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設備,可是它們的海外市場份額幾乎為零。
佳能(Canon)和尼康(Nikon)的經驗可以作為“有實力的中型企業”的前車之鑒。它們兩家曾與荷蘭公司艾斯摩爾(ASML)搶占電腦芯片的光刻機市場。在1990年,艾斯摩爾只有不到10%的市場份額,主宰市場的是佳能和尼康。而現在,艾斯摩爾掌控了65%的市場,艾斯摩爾是怎樣獲勝的呢?
當時,日本擁有大量的資源,佳能和尼康的所有產品都在日本國內生產,艾斯摩爾的規模根本不足以跟這兩家日本公司直接競爭,不得不另辟蹊徑。在維勒姆·馬力斯(WillemMaris,1990年至2000年一直是艾斯摩爾的老板)的帶領下,艾斯摩爾重新設計了產品,使其更加模塊化,這樣就可以外包給專業生產商,比如像蔡司(CarlZeiss)這樣專門制作精密鏡頭的光學儀器公司。正是這種方法使得艾斯摩爾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創新,并最終超越了佳能和尼康。
此外,佳能和尼康的“閉關自守”也讓它們自己吃了大虧。馬力斯說:“佳能和尼康的機器出現故障時,會有20個日本技師趕來,他們搭起帳子,沒有人能看到他們究竟怎樣操作。而艾斯摩爾采取的方法截然相反,我們會明確告知客戶故障的原因以及處理方法。艾斯摩爾的開放性是所有客戶有目共睹的。”如今,佳能和尼康仍一如既往地各自運營、互不兼容,如果當初它們兩家能夠將光刻機業務合并,局面也許會大不相同。
日本企業的成功還源于其代代相傳的、精湛的傳統技藝:今日日本純熟的鑄鋼技術是古代鑄劍技藝的延續,而細陶瓷的精湛工藝也源自其在陶器上的傳統技藝。日本人從這種物品制作文化(monozukuri)和持續改進(kaizen)的傳統觀念中獲益匪淺,但并非所有的日本風俗都適合于如今的時代,日本的排外傳統(不論對外國企業,還是對本國企業)如今正在阻礙著國家的發展。
為了消除企業之間不愿共享技術和不愿團結合作的風氣,日本經濟貿易產業省建立了日本產業革新機構,該機構類似于國家私募股權基金,擁有總計90億美元的資產和信用擔保,成員都來自于商業界。日本政府希望能夠投資于有前景的技術領域,并希望創辦出衍生企業或者鼓勵現有企業合并。
“日本企業從不合并,”日本經濟貿易產業省的一位官員嘆道,他擔心會有更多日本企業步佳能和尼康在光刻機領域的后塵。Covalent的老板Kohyama也承認,日本的封閉生產模式在過去確實有效,但是現在行不通了。“日本企業的想法應該開放一些。”Kohyama說。
日本鋼鐵廠的尖端科技名揚四海,但時至今日,它仍會用傳承已久的傳統技藝打造武士刀。隨著中國、韓國和其他國家的競爭對手的崛起,日本在核容器制造上的絕對優勢地位恐怕也將面臨終結。
鳳谷工業爐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培訓指導,售后服務一體化,專利節能技術應用,每年為企業節省40%-70%的能源成本,主要產品加熱爐,工業爐,節能爐,蓄熱式爐,垃圾氣化處理設備,歡迎致電咨詢:0510-8881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