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日報:最近,無錫新發展綱領提出全力打造現代產業發展新高地,您如何看待無錫“產業強市”這一主戰略?
郁鴻勝:江蘇經濟的頂梁柱是制造業而不是服務業。現在很多城市學上海發展服務業,卻難言成功。什么道理?不立足本地實際情況,不研究產業發展規律,一味學上海發展高端服務業,反而丟棄了原來在蘇錫常的制造業優勢。無錫重提“產業強市”,實際上是在校準自身定位和優勢。
當下歐美發達國家掀起重振制造業的沖擊波,無錫重提“產業強市”,可以說把握住了先進制造業在未來重返長三角的態勢,符合國家戰略意圖。
解放日報:美國重返亞太、歐美再工業化、德國提出工業4.0,紛紛力推制造業戰略。這背后,僅僅是發展本國經濟?
郁鴻勝:短期看是解決就業,長遠是搶占戰略制高點。沒有制造業就沒有科技創新,科技掌握在手就有主導權,發達國家只需在科技進步中變換一下產業路徑,就能影響一個產業的生死存亡,柯達膠卷退出歷史舞臺就是例子。歐美把制造業拿到本國去的一個基礎條件,是高端技術、高新技術掌握在手。制造業轉移的核心在技術。長三角在中國的城市群中排在前列,面臨歐美重返亞太、再工業化戰略,不拿出一個地區性的姿態是說不過去的。
無錫日報:這一輪發展先進制造業的潮流,長三角地區會不會出現一些新的競合?
郁鴻勝:在這個問題上,應該抱有百花齊放、允許競爭的態度。投資是市場行為,失敗也是市場問題,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凡是留下來就是有競爭力的。
解放日報:眼下上海已經定位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但是“中國企業500強”里上榜的上海制造企業只有10家左右,二產和三產現在發展不平衡,上海要發展先進制造業看來挑戰不小。
郁鴻勝:要靠倒逼。有制造業就有創新需求,沒有制造業就對科技沒需求。上海的科技創新中心要建立,前期就需要打造一個制造業中心。制造業中心不是說體量大,而是制造業高端化。制造業的產業鏈可以拉得很長,一條產業鏈上有無數創新點,每一個創新點都是一個需求點。美國在本土可以沒有制造業,但它的創新機制已經全球化,這一點我們顯然還做不到。

無錫日報:也就是說發展制造業要與科技創新緊密結合起來。
郁鴻勝:對。我們現在講的先進制造業是和高端技術融合在一起的,比如3D打印、航空航天、海洋、生物醫藥等等。這些在發達國家看來都是制造業,而且可以進一步轉化為服務業,但我們對這些新興產業的認知還停留在淺層,這種觀念必須改變。
解放日報:以前談互聯網經濟時,大家會提彎道超車,那么這一輪重返制造業是否也有超車一說?
郁鴻勝:競爭有兩種,大家熟知的一種叫彎道超車,還有一種叫尾燈戰略。什么叫尾燈戰略,做得比較好的就是日本,不超車、緊跟在后面,不做第一,但是不會走錯方向。我個人觀點,中國新一輪制造業發展應該用尾燈戰略。看得見,掉不了,從世界范圍內找好目標。
無錫日報:無錫過去傳統制造業居多,近兩年大力發展物聯網、云計算、3D打印這些新興產業,在發展產業的過程中要想實現我們提出的“四化”應該怎么做?
郁鴻勝:我的建議,把全世界高端制造業的產業目錄拿出來,梳理國際發展方向,列一個負面清單,找一個因地制宜可以發展的產業。不能機械地去理解先進制造業。就像工業4.0其實就是一個風向標,到底是4.0還是3.9并不重要。中國和國際上其他國家地區的制造業發展情況并不一樣,地區水平和落差很大。先進制造業其實并沒有固定內涵,實際上是在講程度,而這個程度就要看城市的承受力。
舉個例子,新加坡綜合競爭力為什么靠前,秘訣就是做高端產業。當我們還不懂什么是基因工程的時候,新加坡早在多年前就已經開始悄然發展,他們以騰籠換鳥的方式,把當時最火的IT工業逐步轉移到其他國家和地區,轉而圍繞生物醫藥工程組織科研、金融、企業力量,二十年后的今天當然就能站上產業制高點。
無錫日報:說到規劃,現在各地都在編制“十三五規劃”,您作為規劃方面的專家,對此有什么建議?
郁鴻勝:編制規劃方案一般都是從現在看未來,今年做什么,明年要達到什么目標。其實真正的規劃應該是從未來看現在,即明白未來要做什么,反過來看現在應該做什么。從方法論出發,回過頭來看就不容易發生規劃斷層的問題。無錫應該從未來看現在,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這樣就不會走錯路。
做規劃的人必須是專家,現在有些規劃部門負責編制規劃的人,不到三五年就換了一茬,這樣是不利的。
解放日報:“十三五”正在開篇,長三角制造業如何定位?
郁鴻勝:中央提“一帶一路”,實際上這是新一輪改革開放。與前兩次改革開放不同,這一次我們是主動走出去,騰出空間發展新產業。從國際視野看國家使命,長三角制造業應該“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無錫日報:您覺得在產業強市、重振制造業的過程中,政府應該如何著力?做到什么程度為好?
郁鴻勝:政府就是做一個能夠容納產業發展的優質環境,包括政策環境、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環境等等。環境做好了,就會有企業來,然后按照市場化運作優勝劣汰。新加坡綜合競爭力為什么強?一個關鍵原因就是環境做得好,它的財務、法律、管理等等都與國際接軌,企業辦事方便,自然愿意去那里發展。
無錫日報:目前政府比較著急的是創新環境,包括創業的環境,這其實很關鍵。
郁鴻勝:區域競爭力強不強,歸根到底看環境,政府其實自身也是環境的一部分,實際上往哪兒投資、怎么創新都是企業的事情,政府要做的就是營造好環境。
解放日報:其實,老一代企業家對于制造業的感情甚至比年輕人還要深厚,他們愿意改變,但問題是看不清未來的方向。因為環境沒有讓用好材料、新技術的企業得到市場認可,所以他們不敢輕易嘗試,而這正是政府應該加把勁把環境做好的地方。
郁鴻勝:是的。制造業發展的母體是企業,現在對產業關注很多,但對企業關注比較欠缺。美國前總統里根信奉一句話,叫“美國的希望在企業,美國政府的希望在中小企業。”他上任后的第一要務就是抓企業而非產業。在他看來,美國政府除了可以引導產業布局,更為關鍵的是要把中小企業的積極性、投資意愿,管理的體制機制建立起來,并以法律形式來保障和約束中小企業,對他們進行引導。
無錫日報:由于城市化的快速推進,過去我們建了很多新城,但這些新城有的并沒有實現很好的產業導入,現在人口不足、負載也比較重。
郁鴻勝:城鎮化有三個概念要厘清楚,就是產業城鎮化、人口城鎮化、土地城鎮化,這三者比例是很有講究的。不光是無錫,現在全中國都面臨著土地城鎮化大于人口城鎮化,人口城鎮化大于產業城鎮化的問題,土地已經變成城鎮建設用地了,農民也變成城市居民了,但是沒有產業,這對于城市穩定有很大影響。
怎么辦?我想制造業能給無錫這些新城帶來“第二春”。工業發展具有“植根性”,它不像服務業,流動性比較大,它一般能扎根在一個地方,穩定地貢獻就業人口、稅收和周邊的小環境,一個大廠往往比得上一個小的城市綜合體。所以說,發展制造業可以一石二鳥,除了可以發展經濟還可以托起新城。
鳳谷工業爐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培訓指導,售后服務一體化,專利節能技術應用,每年為企業節省40%-70%的能源成本,主要產品加熱爐,工業爐,節能爐,蓄熱式爐,垃圾氣化處理設備,歡迎致電咨詢:0510-8881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