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詞:
熱門關鍵詞:
江蘇鳳谷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五種整合方式
不需要重起爐灶。
理想的改造的結果是:中低端產業還在,只是整合的出口換了。它的名字不叫中低端工廠了,它出現在你面前,是資本集團,貿易集團,技術集團,設計集團,物流集團。
這些都是高大上的名字了吧。
五種整合方式,有難有易,有的必須有雄厚的實力,有的很容易,就在你和我的身邊靜悄悄的發生,總有一款適合您。
1、資本整合。
并購兼并,中低端制造被雄厚的資本控制。比如說中國的輪胎行業,急需資本整合。中國化工集團收購意大利倍耐力輪胎,就有從國外整合到國內的整體、長遠考慮。
2、訂單整合。
臺灣有一家企業,在大陸投資,他們的產品就是抹布、掃帚、拖布之類的,夠低端的吧。
但是他們公司有美國主要賣場的大訂單。美國沃爾瑪之類的愿意將這些拉拉雜雜的家居用品,統一交給這家臺灣公司來做。有大訂單的,一定會吃掉沒有訂單的,或者沒有穩定訂單的。
富士康手握HP、Apple的大訂單,也是訂單整合的典范。訂單整合的空間很廣,中國很多中低端制造市場分散,營銷能力不強。有意訂單整合的企業,一定要從細分行業做起,不要貪大貪全,能夠做到細分行業的冠軍,就已經是很成功了。
例如美甲、寵物這些生活服務類網站,也是訂單整合的角度,客戶在網上平臺下單。
在其他傳統行業也是有空間的,例如,汽車零部件行業,整合空間非常大。富士康一直在涉足汽車用連接器、機械部件的生產,也有訂單整合的長遠意圖。但是汽車零部件各個廠家標準不統一,不像電腦行業標準統一,因此,實際操作中整合難度大,富士康整合效果也不佳。
3、技術整合。
鍵盤,鼠標,機箱,顯卡.....說到這些東西,這可是最中低端的產品了。不過富士康把所有這些東西整合在一起,手機和電腦里面的所有零部件,他們可以一家全部搞定,同時集合主要零部件,變成各個模塊,然后在各個模塊基礎上,集中生產電子最終產品。各個不同的電子產品,最后構成了電子產品集合。最終結果就是HP、Apple的東西,打印機、電腦、手機可以全部由富士康一家來做。
路徑為:零部件---模塊----最終單一產品----最終全部產品。
當年富士康剛剛決定要做液晶顯示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在嘲笑它,它做液晶的起點很低,跟當時臺灣的領先液晶廠家有差距。但是后來富士康的液晶部門,就開始收購原來領先的臺灣廠家了。為何?訂單整合和技術整合是富士康不斷擴張的利器。富士康的道路是逆向整合,不是技術整合好了,再去拿訂單。而是先拿訂單,然后再去整合技術。
小米手機正在重復富士康的道路,有潛質成為新一代的電子產品霸主。網上饑餓銷售--訂單整合;手機軟件系統+手機硬件;手機單一產品逐步推廣到智能家居電子全產品系列(手環、電視(盒)、插線板、體重計、美國收購電子代步車SEGWAY)——技術整合。總之,小米希望做你家里插電的所有東西。
聽起來,技術整合非常高大上,似乎只有美國硅谷、北京中關村一類技術人員密集地區和企業,才能推進。
但是,技術整合最沒有神秘感,各個行業的企業都在不斷的進行技術整合,發生在你和我的身邊。
舉一個例子,筆者在歐洲大農村,每次回國,都要驚嘆餐飲行業的發達,以及飛速的發展速度。在最普通、每個人都要打交道的餐飲行業,就發生著現實的技術整合案例,也取得了近乎瘋狂的成功。
--用連鎖餐飲的標準化的方式來整合傳統飲食,這是最普遍的餐飲行業的技術整合。小吃里面的“絕味鴨脖”,地方飲食里面的“西貝莜面村”等等。是的,西貝莜面村是連鎖快餐了,菜單上品種越來越少,比較下來,可能不比肯德基和麥當勞的漢堡品種多。
--用高檔餐飲的方式來整合低端餐飲,典型的是“俏江南”。
4、設計整合。
茶幾,床......
裙子,褲子.....
布圍巾,布衣服......
這些東西其實就是中國制造的強項啊。但是就是這些東西,在宜家、在ZARA/H&M、在MUJI,被國人趨之若鶩,在世界市場也大行其道。
為什么呢?
因為在中國做,就是無數的女工在縫紉機前面,大批量的做,目的是成本最低。原中國模式的關鍵是工廠要大,打工妹要多,要一個樣式大規模生產,從而便宜。
以上說的品牌,把這些行業徹底改造過來了,他們的模式是:無數的女設計師,坐在窗明幾凈的大辦公樓里面,畫圖、同世界各地的銷售代表溝通、更改設計。歐日設計品牌的關鍵是設計感強,更新換代快,小批量。至于產品在哪里生產,要考慮綜合成本,并不是制造成本。在突尼斯、葡萄牙、土耳其,還是亞洲的柬埔寨、中國、越南,這些都要統籌考慮。
高端(苦逼)的女設計師,代替了低端(苦逼)的打工妹。“設計優勢”,架空了“制造優勢”。中國已經出現了設計整合的趨勢,設計師的地位會越來越重要,我國的教育體制,也會生產出更多的合格的新型設計師(苦逼勞動力)。
5、物流整合。
只有設計師優勢還不行,亞洲的低成本優勢也要利用起來。這就是物流整合的威力了。
物流整合,才是結合了歐洲設計優勢+亞洲生產優勢+世界市場的優勢。一個小噴壺,塑料的。大家感興趣可以去宜家看看,為什么設計的那么曲線,那么玲瓏?
無他,只是為了小噴壺在運送的時候,可以折疊在一起,節省物流空間和成本。折疊后的樣子,4個噴水壺。
筆者曾經去Zara的西班牙總部考察,西班牙西北角的拉科魯尼亞,這地區是西班牙最貧窮、最不發達地區之一,卻孕育了Zara這一全球明星。總部的物流中心,號稱是全球最領先的。
一個普通的瓦楞紙的箱子,人工上面貼了一個上海淮海路的店的標簽,然后這個瓦楞紙的箱子,就在龐大的物流中心開始奇妙旅行。一會一個女士裙子塑料包裝袋準確的掉進了這個箱子,再往前走,一個裝著3個棒球帽之的塑料包裝袋掉進了這個箱子,一會,一個裝著10個牛仔裝的塑料袋掉進了這個箱子.....
什么貨調到這個箱子,完全是電腦自動配送的。之前上海淮海路店已經發送了缺貨通知。箱子走到終點時候,人工封裝,然后自動歸類,等待下一步卡車的運送。歐洲范圍內,所有的Zara店鋪48小時到貨。全球范圍內,所有Zara店鋪一周內到貨。
對于中國而言,物流整合的空間也很大。例如農產品行業。農產品行業的盈利關鍵在于收成和市場不好的時候,企業如何挺過難關。因此,看待農產品行業的企業的盈利,只有1年是不夠的,要看5-10年的盈利水平,即抗風險能力。
豐富的物流倉儲配送體系,是農產品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這五個整合方式——資本、訂單、技術、設計、物流,就是中國中低端產業的升級之路。
二、誰妨礙了中低端產業的升級之路?
1、政府政策指引和輿論導向。
如何定位制造業,如何不拔苗助長。政府政策指引和輿論導向也需要調整。大家全部都去搞互聯網,其實不是中國經濟的升級之路的正解。盡管它化腐朽為神奇,但是一個大國的經濟不能全部靠“化腐朽為神奇”的東西來支撐,把經濟轉型的希望寄托在金融業和互聯網上,這就是拔苗助長。制造應該始終為中國的經濟的根本,從市場角度,從解決勞動力就業角度,中國都不應該輕易放棄制造。
2、管理方式和企業文化。
如何發揮資本、訂單、技術、設計、物流的威力,在管理方式上,和企業文化上,還需要改變。用管理生產線的工人的簡單粗暴的辦法,用大干快上的集團軍事的經營方式,這些對于高素質的人才,是不頂用的。要先學會尊重人。
3、企業慣性和成長路徑依賴。
除了政府、輿論和管理方式、企業文化以外,從企業自身角度來看,脫離過去的成長路徑,脫離過去的企業慣性,來升級改造,自己革命自己,是非常困難的。引導和轉型有多困難?
看看富士康這些年喊了多少口號?
1、要做終端市場,百腦匯,萬馬奔騰計劃?最后變成了鼓勵員工創業開店賣富士康的東西。
2、要推出自有品牌,要設計好的產品?自有品牌無疾而終,在代工的道路上越來越遠,越陷越深。
3、要資本整合所有電器和電腦的售后服務,從制造進軍到服務行業?跟街頭電器修理店的老師傅搶生意,這種天才整合想法,最后無法實施。
4、要進軍物流?錢扔進去連泡都沒有見到一個。
5、要進軍文化事業?拍了電影,晉商的故事——《白銀帝國》,不過反響沒有預期的好。以后怎么樣不好說,畢竟大老板的公子還在搞文化產業。
富士康在中低端制造升級方面做得很成功,然后繼續升級遇到了很大困難。在升級的五個環節中,富士康只完成了兩個,另外三個升級失敗。在技術整合和訂單整合方面做到了極致,成為制造業時代的霸主。這也決定了導致它成功的文化,在它進軍資本整合、設計整合和物流整合的時候,無法成功。
鳳谷工業爐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培訓指導,售后服務一體化,專利節能技術應用,每年為企業節省40%-70%的能源成本,主要產品加熱爐,工業爐,節能爐,蓄熱式爐,垃圾氣化處理設備,歡迎致電咨詢:0510-8881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