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詞:
熱門關鍵詞:
去年,一個響亮的名詞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被人們津津樂道,它的名字叫做“工業4.0”。何謂工業4.0?為什么是4.0而不是2.0或者3.0? 既然有4.0,必然會有前三次。今天跟隨j記者的視角一起來看下工業革命的發展史,華麗麗的工業1.0到4.0。
工業發展的變革始于18世紀的英國,也被稱作第一次工業革命。這次工業革命標志著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一個全新時代的開始,拉開了整個人類社會向工業化社會轉變的帷幕。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指18世紀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此次革命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志。這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系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系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很快成為世界霸主。
18世紀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從生產領域產生變革,需要提供動力支持,蒸汽機的改良推動了機器的普及以及大工廠制的建立,從而推動了交通運輸領域的革新,這場技術發展史上的巨大革命,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
第一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地位。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日益壯大,他們希望進一步加強自身的經濟和政治地位,要求進一步解除封建壓迫,實行自由經營,自由競爭和自由貿易。資產階級通過革命和改革,逐漸建立第一次工業革命鞏固里自己的統治。
第一次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的重大變革,是社會日益分裂成為兩大對抗階級即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無產階級辛勤勞動,直接創造財富,卻相對日益貧困,他們為了改善自己的處境,同時在和資產階級進行斗爭,工人運動興起。工業革命還促進了近代城市化的興起。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指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此次革命強調電力驅動產品的大規模生產,并開創了產品批量生產的新模式。19世紀70年代,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資本主義各國在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爭奪市場經濟和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更加激烈。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使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世界逐漸成為一個整體。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經濟開始發生重大變化,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的趨勢加強,推動企業間競爭的加劇,促進生產和資本的集中,少數采用新技術的企業擠垮大量技術落后的企業。生產和資本的集中到一定程度便產生了壟斷。
在競爭中壯大起來的少數規模較大的企業之間,就產量,產品價格和市場范圍達成協議,形成壟斷組織,壟斷最初產生在流通領域,如卡特爾,辛迪加等壟斷組織,后來又深入到生產領域,產生托拉斯等壟斷組織。大量的社會財富也日益集中在少數大資本家手里,到19世紀晚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出現壟斷組織。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興工業如電力工業、化學工業、石油工業和汽車工業等,都要求實行大規模的集中生產,壟斷組織在這些部門中便應運而生了,壟斷組織的出現,使企業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勞動生產率進一步提高。
托拉斯等高級形式的壟斷組織,更有利于改善企業經營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壟斷組織的出現,實際上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此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速度加快。
同時,控制壟斷組織的大資本家為了攫取更多的利潤,越來越多地干預國家的經濟丶政治生活,資本主義國家逐漸成為壟斷組織利益的代表者。壟斷組織還跨出國界,形成國際壟斷集團,要求從經濟上瓜分世界,促使各資本主義國家加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步伐。
第三次工業革命始于20世紀70年代并一直延續到現在,通過電子與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制造過程不斷實現自動化,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后科技領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飛躍。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在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此次科技革命加劇了資本主義各國發展的不平衡,使資本主義各國的國際地位發生了新變化,使社會主義國家在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抗衡的斗爭中,貧富差距逐漸拉大,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社會生產關系的變化。
從1980年開始,微型計算機迅速發展。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促進了生產自動化、管理現代化、科技手段現代化和國防技術現代化,也推動了情報信息的自動化。以全球互聯網絡為標志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在縮短人類交往的距離。同時,合成材料的發展、遺傳工程的誕生和信息論、系統論和控制論的發展,也是這次技術革命的結晶。
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工業4.0戰略于2011年誕生于德國,是德國聯邦教研部與聯邦經濟技術部在2013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提出的概念,于2013被德國政府納入國家戰略,其內容是指將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與工業生產相結合,最終實現工廠智能化生產,讓工廠直接與消費需求對接。
有分析認為,即使是德國這樣的工業強國,要真正實現工業4.0至少還需要10至15年,預計到2030年部分企業可以實現。工業4.0描繪了制造業的未來愿景,提出繼蒸汽機的應用、規模化生產和電子信息技術等三次工業革命后,人類將迎來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統(CPS)為基礎,以生產高度數字化、網絡化、機器自組織為標志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工業4.0”概念在歐洲乃至全球工業業務領域都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和認同。西門子作為德國最具代表性的工業企業以及全球工業業務領域的創新先驅,也是“工業4.0”概念的積極推動者和實踐者。
隨著物聯網及服務的引入,制造業正迎來第四次工業革命。不久的將來,企業能以CPS( Cyber Physical Systems,信息物理系統)的形式建立全球網絡,整合其機器、倉儲系統和生產設施。
邁向工業4.0,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為了適應制造工程的特殊需求,現有的基本技術和經驗必須加以改變,還必須探索針對新地點和新市場的創新解決方案。如果成功,工業4.0將提升德國的全球競爭力,并保持其國內制造業繼續發展。
德國議會國務秘書、聯邦經濟技術部部長ErnstBurgbacher表示,德國經濟以其強大的工業基礎為特征,特別是它的機械與設備制造、汽車工業和能源工業。工業4.0的實施絕對是對未來發展的關鍵。
鳳谷工業爐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培訓指導,售后服務一體化,專利節能技術應用,每年為企業節省40%-70%的能源成本,主要產品加熱爐,工業爐,節能爐,歡迎致電咨詢:0510-8881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