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詞:
熱門關鍵詞:
11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通知,決定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均降低125元。這是今年以來油價第10次下調,背后的一大背景是,國際原油供應持續過剩,國際原油價格徘徊在每桶40~50美元。
早在去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就能源的生產與利用提出要推進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能源技術革命、能源體制革命和國際合作,對能源發展指明了方向。在受訪人士看來,對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理念的堅持,以及對人民富裕、國家富強、美麗中國的協同推進,將使中國成為綠色、低碳發展之路上的引領者。
低油價格局下,此前業界曾有對清潔能源發展形成替代的擔憂,但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玉鎖對《瞭望》新聞周刊表示,得益于中國對生態文明的布局以及對綠色發展的追求,中國清潔能源發展的步伐不僅沒有停滯,相反呈現出加速的態勢。
在日前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有關綠色發展的部署明確提出,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術創新,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動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加快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水能、地熱能,安全高效發展核電。
也是去年這個時候,在國內成品油價歷經七連跌后,《瞭望》新聞周刊就油價下跌的影響撰文進行了探討(見《油價下跌帶來能源改革機遇》)。彼時在談論中國機遇時,業界也存在著油價持續下跌可能會擠壓可再生能源發展空間的擔憂。
一年過去,當初的憂慮可以褪去。全球能源變局之下,受訪人士認為,清潔能源的發展呈現出兩大積極現象。
一是清潔能源的發展并未停滯。大約在六七年前,王玉鎖與一個石油盛產國人士交流時,正值全球油價處于高位期間。王玉鎖問對方是不是很高興,得到的回答是:未必。進一步的解釋是,油價很高,從一個方面看產油國收入是高了,但另一方面也刺激了其他能源的發展,長遠來說未必是好事。“這句話給我的觸動很深,所以我始終記著這句話。現在這一情況真的出現了。油價雖然下跌了,但清潔能源的發展并沒有減速。”王玉鎖說。
二是能源生產和利用走向清潔化成為全球發展趨勢。通常情況下,油價如果較長時間下跌后,人們對清潔能源的關注度會大幅下降。但實際情況是,新能源的發展一直受到高度關注。中國國內尤甚。由此,王玉鎖認為,這標志著能源的生產和利用進入到了新的時期。圍繞著能源的焦點問題將從過去的“有沒有”逐漸進入到“清潔不清潔”的新階段。
作為企業代表陪同習近平主席出訪美國的王玉鎖還注意到,習近平主席訪美的重要關注點之一就是溫室氣體排放的問題。“圍繞著溫室氣體的排放,各國都想開展能源合作,這是非常重大的一個信號。現在能源已經不僅僅是受能源生產大國以及能源生產主要企業的影響了,也將由環境和氣候來牽引。”
具體到國內情況,廈門大學能源經濟與能源政策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清潔能源發展持續快速推進,這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強力支持。政府對于清潔能源的補貼并沒有因為油價的下跌而有所減少,相反卻是在加碼。
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也表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進入低谷期。全球經濟放緩,大宗商品和能源消耗的增速放緩,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在向清潔和可持續的方向調整。在此過程中,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提出了轉型戰略,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戰略地位因此得以提升,這給清潔能源的發展創造了機遇。在“一帶一路”的愿景里,中國要和相關國家因地制宜地開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合作,也將為清潔能源的發展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在受訪人士看來,“十二五”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清潔能源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可再生能源應用規模不斷擴大,常規水電裝機達到2.8億千瓦,風電并網容量達到9581萬千瓦,光伏發電并網容量達到3578萬千瓦。
2015年光伏裝機規模的調整更足以說明中國對清潔能源發展的重視。早在今年3月,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下達2015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2015年全國新增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從征求意見稿時的1500萬千瓦提升到1780萬千瓦,接近三峽裝機總量。
到9月底,國家能源局再次下發關于調增部分地區2015年光伏電站建設規模的通知,全國增加光伏電站建設規模530萬千瓦,主要用于支持光伏電站建設條件優越、已下達建設計劃完成情況好以及積極創新發展方式的新能源示范城市、綠色能源示范縣等地區建設光伏電站。各項目原則上應在2015年內開工建設,2016年6月30日前建成并網發電。
根據國家能源局相關人士在公開場合透露的信息,“十三五”期間,預計光伏裝機容量將每年新增2000萬千瓦,在2020年總裝機容量達到1.5億千瓦,在電力結構中占比7%~8%。這比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確定的1億千瓦的目標又上調了5000萬千瓦。
在韓文科看來,能源消費和生產革命要求從能源消費端重塑能源使用系統,提高能源效率。正是這一目標推動了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在能源生產領域,要高比例地發展可再生能源;在大氣污染防治過程中,要不斷壓縮化石能源的使用,讓清潔能源發揮作用;根據中美達成的協議,2030年中國碳排放有望達到峰值,減排的措施要更加強化,發展清潔能源是有力舉措;中央發布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文件并實施相關考核,也將促進清潔能源發展。
林伯強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2014年,水電、風電、核電、光伏發電和生物質能,共計占到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的11.2%,今年將進一步提高。但要實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5%的目標并不容易,大力推進清潔能源從補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轉變,是能源發展的重要發力點。
晶科能源全球品牌發言人錢晶也表示,“光伏裝機目標上調比例是按照非化石能源占比倒推下的選擇。旨在通過規模化發展促進成本持續降低,盡早實現光伏發電用戶側平價上網,完善光伏產業服務體系。”
不過林伯強也提醒,推進裝機規模的提升相對容易,但要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則需要發電量的提升,否則有可能造成更嚴峻的過剩。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有硬指標,比如要提升清潔能源發電的比例,制定清潔能源配額等。
中國缺油少氣多煤,但像太陽能和風能這樣的自然資源中國并不缺乏,因此王玉鎖表示,國家加大清潔能源的開發力度,是擺脫對外依賴的迫切需要。應對氣候變化的需要和國內改善環境的現實需求,倒逼推動了中國能源技術的進步。這既有政策的指引,也有市場需求的導向。中國推動的能源革命,其重要影響將不局限于能源問題或是環境問題,而是事關整個國家未來的發展。
目前,第三次工業革命正在孕育,能源技術領域被認為是突破方向之一。王玉鎖的判斷是,無論是中國研發或是間接在國外研發的新能源技術,中國在世界范圍內都不落后于其他國家。隨著技術的不斷推進,未來將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實際上,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都和能源密切相關。比如生物科技、新一代IT技術、新材料等,都是智能能源發展離不開的支撐。”王玉鎖說。
對于能源下一步的發展,中國已將目光聚焦到互聯網+智慧能源上。《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了解到,與互聯網+智慧能源相關的政策文件有望在年底前出臺。新能源體系的重構將正式拉開序幕。
在傳統能源體系下,中國面臨幾大挑戰:以煤、石油為主的能源結構,導致污染物排放嚴重,生態環境惡化;資源分布不均,導致能源集中供應。遠距離輸送中損耗嚴重;能源需求峰谷差日益增大,系統調峰投資不斷增加。截至2012年底,我國用于調峰的機組約1.48億千瓦,占比達13%,使得全國發電機組平均利用效率降低近15%;高對外依存度使得能源安全面臨挑戰。
新的能源體系的構建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目前來看,現代能源體系的探索主要有三種方案。
一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北美地區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提出了智能電網,這與這些國家的能源結構以及人們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普通家庭基本以用電為主。
二是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提出了能聯網,即利用互聯網技術把能源鏈接起來。這種方案已經有了把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很好地結合的意識,德國甚至提出了家庭分布式能源。但其系統性不強,不能立體地、全面地解決問題。
三是中國的泛能網。“泛能網”這一概念最早由新奧集團提出,這一模式目前已被決策部門納入可選方案。其內涵包括:能源結構上強調可再生能源優先,化石能源或者氣體能源做補充,因地制宜的多元能源結構。其次,強調了分布式為主,集中式為輔,相互協同的可靠供應模式。再次,強調了需供互動、梯級利用、高效智能的用能方式。
“這三個方面的考量,是用中國智慧,系統地思考并解決能源問題,而不是簡單地從某一個方面來考慮。”王玉鎖說。
鳳谷工業爐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培訓指導,售后服務一體化,專利節能技術應用,每年為企業節省40%-70%的能源成本,主要產品加熱爐,工業爐,節能爐,蓄熱式爐,垃圾氣化處理設備,歡迎致電咨詢:0510-8881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