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詞:
熱門關鍵詞:
江蘇鳳谷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路透社報道,中國可能不會對能源國企巨頭采取爆炸式改革,但中國正在悄然采取的一系列試驗性、漸進式的措施,仍可能使這一對經濟至關重要的領域發生深遠變化。
隨著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增長放緩,改革國企以提高效率成為中國領導人的優先任務,這也是中國2015年制訂的“十三五”規劃的重頭戲。
對于一些行業來說,這意味著企業大規模合并,從而打造出能夠在國際舞臺競爭的重量級國家品牌。例如去年中國北車(China CNR)和中國南車(China CSR)的合并。關于石油行業也將進行類似合并的猜測目前并沒有依據。業界管理人士稱,一些政府智庫提出的更大膽的私有化提議也同樣顯得遙不可及,這些提議從開采權向民間招標,到打破中國石油(601857)管道壟斷,不一而足。
中國正在推進溫和的試點改革,例如給予民營煉油廠石油許可證,以及改革國有資產管理辦法等。這些措施看上去雖然零散,但卻有著提高整個行業效率的共同目標。中國能源產業由三家大型國企主導,它們分別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Sinopec)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NOOC)。
官方數據顯示,雖然油價處于10年低點,這三巨頭旗下上市公司去年營收合計為6,000億美元,占中國所有國企利潤的近9%。這三家上市公司分別是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
“綜合考慮,像中石油和中石化等大型國企被視為穩定國家經濟的關鍵因素,” 一名中石油的高級官員稱。
改革方案的內容包括將這些能源巨頭的部分資產剝離。中國油氣勘探和生產的領軍企業--中石油的高管稱,將用未來2-3年重組該公司龐大的服務部門。該部門員工數有近100萬人。
兩名中石油高管稱,公司的目標是成立3或4家企業,涉及油田開采、煉廠工程和金融服務,目標是在2018年前后上市。
“時機可能完美,因為我們預計油價到2018年時將回升至70美元甚至更高,這可能幫助中石油集團將油氣服務工程業務進行IPO時,得到頗具吸引力的估值,”野村研究人員關榮樂稱。
去年7月中國允許獨立煉廠進口石油后,這些被稱為“茶壺”的煉廠興起,已經干擾了中石化和中石油的煉油業務。
他們的出現對國際油市也有重大影響,其石油進口為原本供應過剩的市場起到核心支柱的作用。
下一步可能是在規模較大的企業推行“混合所有制”。
舟山一個試點項目體現了這種模式在能源行業的實施情況--民間投資者牽頭建設150億美元的大型石油化工廠,可能與中石化展開正面競爭。
由于過去18個月油價大跌,一項在中石化海外部門進行的低調試驗遭受嚴重挫折,證明轉變國有資產管理方式,可能是下一階段改革的內容。
在國資委的精心安排下,中石化上月引入中國誠通集團、中國國新公司成為中國石化(600028)國際石油勘探開發公司(國勘公司,SIPC)的策略投資者。國勘公司是中石化專門負責海外油氣投資與經營作業的全資子公司,營運資產包括加拿大油砂以及巴西深海特許權。
誠通和國新將持有國勘公司共計70%股權,中石化持有剩余股份并負責公司運營。
“國勘公司被選為試點企業...這個模式最終或將成為改革國企、改變公司管理行為和資本架構的方法,”一位參與這項試點計劃的中石化高層說。
這么做的目的是讓國勘公司等這類專業公司側重于其業務運營面以尋求盈利,而策略決策的工作就留給誠通等較專注于市場的經理人。
在中國當局追求“能源安全”的指示推動之下,中石化在2010-13年期間收購許多國勘公司的資產。當時原油平均價格超過每桶100美元,與現在不可同日而語。
“這就是國企改革的未來面貌,”諮詢公司Energy Aspects的中國專家Michal Meidan說,“你可以把它稱之為紓困或者資產移轉...由一家雖說是國企、但更有商業頭腦的投資者來提升獲利并把虧損降至最小。”
鳳谷工業爐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培訓指導,售后服務一體化,專利節能技術應用,每年為企業節省40%-70%的能源成本,主要產品加熱爐,工業爐,節能爐,蓄熱式爐,垃圾氣化處理設備,歡迎致電咨詢:0510-88818999